“原本预想是内斗激化,苏超竟成焦点?”
栏目:乐鱼体育 发布时间:2025-10-05


原本以为会是“十三太保大内斗”,怎么“苏超”反而成了热门话题呢?

张家港

【采访稿】

各位观众,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票价只需10元,职业球员占比不到十分之一的省级足球联赛,它却意外地成为了网络热点,甚至为中国足球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。这便是正在进行的“苏超联赛”,它究竟有何魅力?

有人质疑:“球技一般”,但也有人反驳:“我来看的不是球技。”

苏超联赛现场观众人数接近1.5万。抛开竞技水平,苏超的出现首先解决了困扰中国足球多年的问题——假球。江苏的“十三太保”——由13个城市组建的球队,以“比赛第一,友谊第十四”为宗旨,没有人情世故,只有对胜利的渴望。这些有趣的地域段子,让城市间的比赛变得生动有趣:

苏超的经验

南京和南通争夺“南哥”的称号;

会遥远了

苏州、无锡、常州之间的暗中较劲;

镇江与扬州的发展恩怨;

徐州宿迁的“楚汉之争”;

宿迁和淮安的洋河大战;

连云港与淮安的“真假美猴王”之争;

还有与南京争夺“江苏老大”的苏州,昆山、张家港、常熟等县级市“火线投敌”。

这些看似火药味十足的地域段子,实际上并无大碍,反而成为了吸引观众、制造话题的流量密码。这些段子不仅激发了各代表队所在城市的比赛热情和荣誉感,也让全国球迷和吃瓜群众乐在其中,每场比赛都一票难求。

基层球赛的火爆让许多老球迷感到欣慰。有人将苏超联赛与“村BA”相提并论,认为即使只是看热闹,也是推动全民体育、让竞技体育服务普通老百姓的善举。

有人质疑

苏超联赛的火爆必然会带动线下经济,10元的门票甚至不及一杯奶茶,却能让江苏各市的“后援团”们在周末完成一场场市域流动,带来的美食、住宿、旅游打卡消费是一笔不小的数字。但与“村BA”不同的是,苏超联赛更大的意义在于,它为中国足球提供了另一种可能——如何真正增加“足球人口”?

多年来,中国的足球评论员和体育媒体在分析“中国足球为什么搞不好”这一问题时,总是提醒大家,不要去骂国足,而要多关注我们的足球人口。苏超联赛通过动员少量的一二线球员、大学体育特长生、业余好手等民间力量,政府和赞助商出钱出力组织集训,最终投射到全民体育上,相信第一届水平还不太够的苏超,很快就能“卷”起来。

当然,苏超的经验并非那么容易复制。除了省领导的亲自过问,苏超联赛能办起来还得益于江苏的“苏大强”属性——十三个城市发展相对均衡、财政宽裕、能组织起有高水平体育场的“主场”,体育底子都不错。看似“四分五裂”的江苏,在合作办苏超联赛、提供后勤保障和物质支持方面,既有专业性又非常团结。

有了江苏的珠玉在前,相信未来也会在全国其他地方涌现出类似的好点子。如果全民体育真的能在经济发展的加持下因地制宜、“百花齐放”,相信国足摆脱“国运平衡器”的一天也不会遥远了。